7 月 2014

這個影片精闢的講出螞蟻的基本生活型態與提到人類從它們身上學到的東西 畫風非常特別和有趣 其實很多人類實際應用在科技或生活上的事物 都是從大自然那裏學來的 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因此最重要的是要感謝它們 並且好好愛護它們 相信未來還會發現更多螞蟻值得人類學習的地方...

這則有趣的文章提到蛛蜂會利用螞蟻的屍體來做巢 而最常見被拿來使用的螞蟻其中一種就是敏捷扁頭粗針蟻( Pachycondyla astuta ) 因為敏捷扁頭在當地是常見的大型蟻種 而為什麼要取螞蟻屍體來做巢 研究者提出是因為螞蟻屍體會散發某種揮發的氣味來保護或避免其他可能會入侵它們巢穴的生物 你不得不承認大自然的神奇 相信還有很多未知的 未被發現的事 等著我們去發掘和學習   原文出處:Dead-ant wall protects young spider wasps...

■ 學者大量標記蟻群中的螞蟻,結果發現螞蟻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負責不同的工作。 科學家在螞蟻身上標記後以電腦追蹤,發現工蟻會分成三類,分別負責不同職務,且職務會隨著年齡改變。 圖片來源:ALESSANDRO CRESPI 編譯 | 汪芃 蟻群中的工蟻外表看起來都一樣,因此想以肉眼追蹤牠們的移動和互動情形非常困難。有鑑於此,學者丹妮兒.莫爾許(Danielle Mersch)便率領研究同仁標記數個蟻群的全體工蟻,再以電腦追蹤監測。據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已蒐集到史上最多的螞蟻互動資料。 這群瑞士洛桑大學(University of Lausanne)的生物學者發現,工蟻分成三個社會群體,專司不同職務,分別是照顧蟻后和新生螞蟻、清潔蟻窩以及覓食。三種工蟻在蟻窩中的活動範圍不同,且會隨著年齡增長,依序從一個群體進入下一個群體。這份研究成果已於四月十八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中。 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昆蟲學者安娜.多恩豪斯(Anna Dornhaus)表示:「這是劃時代的研究,他們蒐集的資料數量和詳細程度前所未有。最近已有不少學者開發各種自動追蹤動物行為的技術,而莫爾許的研究是頭幾個運用這些技術的實證研究。」 莫爾許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飼養六個大黑蟻(Camponotus fellah)蟻群,並以紙標籤標記所有工蟻,標籤上都標有類似條碼的符號。每個蟻群由一百隻以上的螞蟻組成,棲息在扁平狀的空間中,上方有攝影機監測。電腦可自動辨識工蟻身上的標籤,並以每秒兩次的頻率記錄每隻工蟻的位置(見影片)。在四十一天的實驗期間,研究人員蒐集到超過二十四億次的讀數,並記錄了工蟻間的九百四十億次互動。 學者發現工蟻中約有百分之四十是養護蟻,幾乎一直待在蟻后和幼蟻身邊,而約百分之三十是覓食蟻,負責採集整個蟻窩所需的大部分食物,活動範圍集中在蟻窩入口處,至於剩下的則是清潔蟻,多在蟻窩的垃圾堆活動。 工蟻的職責依年齡改變,大致上最年輕的是養護蟻,再來是清潔蟻,覓食蟻則最老。蜜蜂中的工蜂也會依年齡調整職務,但這是第一份證實螞蟻也有類似現象的研究。 然而工蟻的職涯轉換並非涇渭分明。莫爾許說:「例如也會有一些比較老的養護蟻或比較年輕的覓食蟻。」 社會混合 研究團隊繪製出工蟻活動的熱區圖,顯示養護蟻和覓食蟻會緊守自己的團體成員,不會主動與其他類的工蟻互動,就算蟻窩入口和育幼室緊緊相鄰也一樣,相較之下,清潔蟻的活動範圍則大很多,遍及蟻窩四處,也會與另外兩種工蟻互動。莫爾許說:「大黑蟻其實可以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穿越蟻窩,但即使在這麼簡化的空間中,牠們卻還是會在各自的地盤活動。」 這樣的組織或許大有好處,例如返巢的覓食蟻可以快速把食物位置告知其他覓食蟻,而不會打擾到整個蟻群,此外,覓食蟻少跟其他工蟻互動,也就不會把寄生蟲和疾病傳染給最重要的蟻后及幼蟻。 莫爾許接下來的計畫是研究上述假說是否為真,以及了解工蟻轉換職涯的原因。她指出:「說不定利用我們蒐集的工蟻活動和空間結構資料,就能根據工蟻當下的狀態推算出牠們未來的職務?」 麻州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行為生物學者詹姆斯.傳尼艾洛(James Traniello)則表示這份分析「傑出而縝密」,但他也指出,這份研究成果是否適用其他螞蟻品種還有待檢驗,另外在自然環境中情況也可能不同,因為年老的工蟻會在覓食過程中死在蟻窩外。然而傳尼艾洛也表示,莫爾許的監測技術也能觀察這些問題,此外他也希望莫爾許的技術能廣受採用。 蟻群的電腦追蹤影片 各色線條代表螞蟻一分鐘內的移動途徑(沒有線條則代表螞蟻未移動)。影片以五倍速度播放。    影片請點我 -------------------------------------------------------------------------------------------------------------------- Ray: 由於體型大小的關係,螞蟻研究因此受限許多,但科技路續發展,對於螞蟻的研究能夠越來越仔細,透過這套攝影監控系統,能更仔細記錄並分析出看似無規律的螞蟻的行為,事實是它們並不會做出過度浪費體力的行為,並且一切都是非常有邏輯性的,每個個體都以同一目標去完成自己本分的工作,而那個目標就是存活下去、繁衍下去。 我希望更多人能夠投入於螞蟻研究,因為我深信著人類有太多需要向它們學習的地方。   文章出處:http://case.ntu.edu.tw/blog/?p=13100...